English

岌岌可危卢沟桥

化学污染 人为破坏
1998-11-09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胡其峰 我有话说

我国北方最大、最长,北京最古老的石拱桥——卢沟桥日益遭受严重的破坏,这一现状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。记者日前随北京市部分政协委员前往考察,其情景让人忧心忡忡。

环境污染:卢沟桥的大敌

卢沟桥1189年动工、1192年建成,全长2665米,宽7.3米,历经金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,至今已800余年,1961年国务院把该桥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92年,国家拨专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及建筑进行了化学保护。然而,卢沟桥位于首钢耐火材料厂、首钢热电厂、钢渣山、炼钢厂、发电厂的下风带,这些工厂主要排放粉尘,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硫,直接落在桥体上,一次桥头测试的数据显示,飘尘平均为1.75mg/mm,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达0.18mg/mm,分别超过二类保护区的11.7倍和一类保护区的3.6倍。而二氧化硫产生的酸雨对桥体起着极大的破坏作用,加剧了桥上石刻风化程度。

人为破坏:让人痛心

卢沟桥于1985年恢复原貌后退役,1989年由开放式转入半封闭式管理,然而到了晚上,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下班后,卢沟桥就成了过往行人、机动车通行的要道,成了人们纳凉、聊天的场所,由此带来的人为磨损十分严重,更有一些人任意攀登、乱刻乱画,石狮身上“××到此一游”的刻痕远不止一处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桥东西华表已层层剥落,桥东乾隆碑底座图像也面目全非,受损最严重的是石狮、望柱和栏板,据工作人员介绍,大石狮共计281只,其中91只受到不同程度损害,占总数的35.2%,有27只已面目全非;281根望柱中有123根受损,占总数的43.7%,其中14根已无棱角、断裂严重;279块栏板中有154块受损,占55.2%,更严重的是近三五年来风化加剧,有的石狮、望柱、栏板出现了风化空隙,有的厚2—3毫米,这样发展下去,少则几年,多则十几年,全桥风化将不可避免。

加强保护:迫在眉睫

早在1951年,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就指出:“我们爱护文物建筑,不仅应该爱护个别的一殿、一堂、一塔,而且要爱护周围和邻近的环境。”而卢沟桥的现状正是周围环境(包括自然和人为)恶化所造成的。在此次政协委员视察活动中,有关人员提出了四点保护意见:一、建议有关专家对卢沟桥风化进行新涂料技术的研究;二、对卢沟桥所有碑亭进行围栏保护;三、为使卢沟桥与污染隔离,以及不再受风沙、污染侵袭,建议盖设防护罩;四、为彻底杜绝机动车与行人通过,造成游客与行人、车辆混杂,建议全封闭管理。

一位专家解释了为卢沟桥建造防护罩的优点:除了与风沙、污染隔离外,还可建成一个内容完整、详实的卢沟桥石刻博物馆,一方面增加了博物馆的真实性、生动性、可接近性,另一方面又不用另建博物馆,节省资金;至于防护罩的建造可吸引有志于文物保护的企业参与,既可增加企业知名度,也可探索一条文物保护的新途径。

一位政协委员站在卢沟桥头慨叹:保护不好卢沟桥,我们上对不起祖先,下对不起子孙!确实,就卢沟桥在中华民族史上沉甸甸的份量而言,她的现状让所有的国人揪心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